十二月底的北京,天寒地冻,朔风呼号,飞雪敲打着红星轧钢厂大礼堂的窗户。
礼堂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与窗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清华大学-红星轧钢厂实践基地第一期课题验收报告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大礼堂座无虚席。
主席台上,清华大学王副校长、市工业局周副局长端坐中央,两旁是轧钢厂的杨厂长、孙书记、李怀德副厂长以及清华机械系的领导、刘星海教授等。
台下,前几排是厂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技术骨干和工人代表,后面则是黑压压一片充满朝气的清华学子,吕辰、王卫国等213宿舍的兄弟们自然也在其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香烟、茶水的味道。
实践基地负责人、轧钢厂副厂长李怀德身着笔挺的中山装,顶着黑眼圈,精神抖擞的做着汇报,他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子激动。
他详细回顾了从课题发布会到验收的整个过程,用一系列数据展示了“实践基地”取得的成效。
“《轧辊磨损在线检测与自适应补偿机构设计》课题,预计可降低轧辊损耗百分之十五;《基于继电器逻辑的天车定位与防撞系统改进》安全性显着提升;《小型工件自动分拣装置》效率提升三倍,错误率降为零……”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有力,“这批课题累计产生可计算经济效益已超过五万元,真正实现了‘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
他的报告不时被掌声打断。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批课题,我们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痛点,累计产生可计算经济效益已超过五万元!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真正实现了‘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
李怀德的话语充满了自豪与底气,这份由他推动的合作项目,已成为他履历上最耀眼的一笔,也为他在杨厂长高升后接任厂长之位,奠定了近乎不可动摇的基础。
接着,清华大学王副校长发表了讲话。
这位儒雅的学者,语调平和却自有力量。
他环视会场,目光扫过厂方领导和年轻的学生们,“怀德同志的报告令人振奋,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鼓舞。但在我看来,今天的验收会,与其说是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承前启后的‘分号’!”
他微微停顿,让这个比喻深入人心。
“这第一批四十七个课题,我们解决了‘点’上的问题,像是为红星轧钢厂这部巨大的工业机器,进行了一次精密的‘零部件保养’和‘效能提升’。那么下一步,我们是否应该将目光放得更远,着手解决‘线’和‘面’的问题?”
台下变得异常安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比如,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将自动化技术从相对独立的仓库、辅助车间,真正推向轧制、矫直、定尺、分拣这些核心生产线?形成真正的流水化、智能化作业?又比如,我们是否应该探索,将正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新兴的材料技术等更多前沿学科,更深入地融入到钢铁生产的洪流之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跨界融合?”
王副校长的声音逐渐高昂:“清华大学的智慧宝库,永远向我们最亲密的战略伙伴敞开!我希望看到,红星轧钢厂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不是一期一会的短期项目,而是一条奔腾不息、持续创新的河流!要将‘厂校合作’这个品牌做大、做强,让它成为清华大学面向社会、服务国家的标志性成果!”
他的讲话,清晰地指明了未来合作的方向,更深度的自动化、更广泛的跨学科参与。
这既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殷切期望和战略布局。
最后,市工业局周副局长做了总结性发言。
他的语气更具行政指令性和战略高度,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王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我完全赞同!”周副局长声如洪钟,“红星轧钢厂和清华大学的这次成功合作,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你们两家单位本身!它为我们全市的工业企业,蹚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实现提质增效的新路!这是一条光明大道!”
他看着向台上的厂领导和李怀德、刘星海等人,也扫过台下的学生们:“因此,我在这里,代表市工业局,正式给你们下达一项新的任务:不仅要‘酝酿’第二批课题,更要系统性地进行规划,将这种成功的合作模式制度化、常态化!”
他强调:“要围绕我市正在制定的‘三五’规划中关于工业升级的重点方向。比如,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改造、能源消耗的深度优化、高端特种钢材的研发攻关等。来设计第二批课题!我们要把‘清华-红星’实践基地,从一个‘先进点’,打造成一个可以面向全市、乃至全国输送成功经验和先进人才的‘创新高地’和‘人才摇篮’!……”
周副局长的话,将厂校合作提升到了全市工业战略的高度。
会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与期待。
会议结束后,人群开始散去。
吕辰和几位兄弟随着人流走出礼堂,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却无法冷却他们内心的滚烫。
“好家伙!”汪传志第一个嚷嚷起来,哈出的白气在眼前缭绕,“副校长、副局长亲自定调子,这下咱们这实践基地可真是要上天了!”
“不仅是基地,”吴国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光,“是我们的‘工业大脑’,全流程自动化,已经被提到了战略层面。下一批课题,必然以此为核心。”
王卫国沉稳地点点头:“压力更大了,但舞台也更广阔了。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陈志国和任长空的脸上也洋溢着兴奋与决心,表示要“跟上步伐,不能掉队。”
看着豪情万丈的兄弟们,吕辰笑了笑,说道:“走吧,别在这儿喝西北风了。家里准备了点吃的,一起去暖和暖和,边吃边聊。”
一行人骑着自行车,说笑着穿过厂区,驶向吕辰位于新街口的家。
冬日的北京胡同,别有一番静谧的韵味,屋檐下挂着冰凌,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
来到甲五号院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小雨水和娄晓娥银铃般的笑声。
进了正堂,一股暖意混合着若有若无的奶香扑面而来。
只见小雨水和娄晓娥正围在摇篮边,逗弄着咿咿呀呀的小念青。
陈婶坐在一旁,纳着鞋底,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
“表哥回来啦,各位哥哥好!”雨水最先看到他们,欢快地跑过来。
娄晓娥也抬起头,目光与吕辰接触,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微笑着向众人点头示意。
“柱子没和你们一起回来吗?”陈婶一边招呼大家坐下,一边问。
“还没呢,今天表哥有招待任务,估计要等天黑。”吕辰打开一罐茉莉花茶,撒在小雨水端上来的杯子里,提起回风炉上的水壶给兄弟们泡茶。
陈婶要去厨房做饭,吕辰拦住她:“您别忙了,今天天冷,我弄了点羊肉,准备做个羊汤锅给大家驱驱寒。”说着,他径直去了厨房。
厨房里,何雨柱上班前就处理好的那只白山羊已经分解好,大半只羊挂在梁上,案板上还放着几大块切好的羊肉和羊骨。
吕辰系上围裙,熟练地操刀,将带皮羊肉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码了满满几大碗。
羊骨头则被他剁开,准备先熬一锅浓浓的底汤。
他正准备先给几家邻居各送一碗羊肉过去,就听见吴二叔的声音传了进来。
“小吕在家呢?正好!”吴二叔嗓门洪亮,看见正堂里这么多大小伙子,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哟,这么热闹!”
“吴二叔,快屋里坐,正说给您家送碗羊肉过去呢。”吕辰出厨房,招呼道。
“羊肉好啊!暖和!”吴二叔摆摆手,没进屋,就站在门廊下说,“长话短说,我那边铁路上来了批计划外的煤,质量不错,单位当福利分,我家能分到三四吨。想着咱们胡同这几家,冬天用煤都紧巴巴的,就来问问,大家要是需要,晚上吃了饭,咱们组织壮劳力,一起去拉回来,一家分点,也好过冬。”
这可是雪中送炭的好事,吕辰看了看案板上那几碗羊肉,心里有了主意。
“吴二叔,太感谢了!这可是解了大家的急!”吕辰说道,“这样,您受累,去跟各家说一声,晚上要去拉煤的壮劳力和小伙子们,都别在家吃饭了,都到我这儿来!我这羊肉多,正好一起吃了,身上暖和了,也好干活力气!咱们吃完一起去,怎么样?”
吴二叔闻言,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既吃了暖和的,又能一起行动!成,我这就去通知各家!”说完,风风火火地又转身出去了。
吕辰回头对屋里有些懵的兄弟们笑道:“得,计划有变。今晚咱们不吃小灶了,改开流水席,招待胡同里的拉煤大队!”
众人一听,都乐了。
汪传志挽起袖子:“这更有意思!辰子,有啥要帮忙的,尽管吩咐!”
王卫国也立刻进入状态:“对,需要做什么,我们一起来。”
连吴国华、陈志国和任长空也都站了起来,准备帮忙。
吕辰也不客气,开始分派任务:“卫国,你带传志、国华去院里把那口大灶支起来,烧上热水,再把桌子拼一拼。志国、长空,你们帮我把这些碗羊肉先端出去,再把屋里的凳子都搬出来。我去把羊骨头炖上。”
一声令下,小院里立刻忙碌起来。
吕辰在厨房里,将羊骨头放入大铁锅,加入姜片、葱段,倒入清水,盖上锅盖,炉火熊熊,不一会儿,浓郁的肉香就开始弥漫出来。
这时,厨房门帘被轻轻掀开,娄晓娥端着一盆白菜走了进来。
“忙得过来吗?”她声音轻柔,“今晚怕是来人不少。”
吕辰闻声回头:“没事,都安排好了。”他见她手指冻得有些发红,便顺手拿了块干净布递过去,“擦擦手,外面水凉。”
娄晓娥接过布,反而向前凑近了一点,目光落在他额角:“你这里……沾了灰。”
吕辰微怔,抬手用袖子随意抹了一下:“好了?”
“左边,还有一点。”
吕辰又抹了一下,看向她。
“好了。”娄晓娥点点头,这才擦着自己的手指,顿了顿,又说:“羊汤闻着很香。晚上拉煤,你也别太累着。”
吕辰盖上锅盖,语气平和:“放心,人多。你们在家记得烧点热水,等我们回来暖手,再送你回去。”
“嗯,知道的。”娄晓娥应着,“那我先把白菜拿出去了?”
“好,小心门槛。”
门帘落下,吕辰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一瞬,才重新专注于灶火。
门外,小雨水招呼着娄晓娥帮忙摆桌子。
小念青似乎也被这热闹气氛感染,在摇篮里挥舞着小手,咯咯直笑。
傍晚,院子里开始热闹了起来。
吴二叔带着两个半大小子最先过来,紧接着,张中、张华,王振军,李连长,赵小恺等都陆续到了。
每家都来了至少一两个人,小小的院子顿时挤满了人,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吕辰见人来得差不多了,羊汤底也熬得差不多了,便正式开始操办。
大量的白菜、豆腐、粉条被清洗切好,那几大碗羊肉片是主角。
浓郁的羊汤被打到大锅里,在院灶上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白色的蒸汽带着诱人的香气直冲寒冷的夜空。
红白相间的羊肉片被倒入滚开的羊汤中,瞬间变色,香气四溢。
“下白菜、豆腐!”
“粉条可以下了!”
在兄弟们的帮助下,一切有条不紊。
娄晓娥和小雨水负责给大家分发碗筷,很快,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羊汤就被端上了临时拼起的长桌。
汤色奶白,羊肉鲜嫩,白菜清甜,豆腐滑嫩,粉条筋道,再撒上一小撮翠绿的香菜,滴上几滴辣椒油,在这寒冷的冬夜,简直是无可比拟的美味。
“来来来,大家都别客气,自己端,趁热吃!”吕辰招呼着。
众人也不客气,纷纷上前端碗。
院子里,屋檐下,甚至台阶上,都坐满了或站满了捧着大碗喝汤吃肉的人。
呼噜呼噜的喝汤声、满足的赞叹声、欢快的谈笑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交响乐。
“嚯!这羊汤,真地道!够鲜!够暖!”吴二叔扒了一大口羊肉,烫得直呵气,却满脸享受。
“吕辰哥哥手艺真好!”张中一边吸溜着粉条,一边含糊地称赞。
“比国营饭店的都不差!”李连长也笑着附和。
王卫国、汪传志等同样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
这种朴实无华却充满温情的邻里聚餐,让他们感受到了与校园和工厂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温暖。
吕辰特意给娄晓娥盛了一碗肉多汤浓的,低声道:“小心烫。”娄晓娥接过碗,脸颊被热气熏得微红,轻轻“嗯”了一声,眼底满是柔和的光彩。
正吃着,何雨柱和陈雪茹也先后下班回来。
一进院门,就被这阵势吓了一跳。
“好家伙,我这厨子还没上手,你们这席面都摆上了?”何雨柱看着满院子吃喝的人群,哭笑不得。
陈雪茹也惊讶地掩着嘴:“这是……怎么回事?”
吕辰简单解释了吴二叔带来煤的消息和大家一起吃饭然后去拉煤的计划。
何雨柱一听就明白了,笑道:“该!这大冷天的,吃了羊肉再去干活,正好!”
他作为厨子,职业病犯了,凑到锅边看了看,点评道:“火候还行,就是这香料……下次我教你配个更地道的。”
吕辰笑道:“放心,我留了一块给你练手。等春节到了,我再去买一只来。”
陈雪茹呵呵笑道:“别人家吃一顿都费劲,你们倒好,天天惦记着!”
何雨柱乐道:“谁叫小辰有本事,咱们跟着享福就成!”
说着,给陈雪茹打了一碗肉多的。
陈雪茹接过,白了两兄弟一眼:“我去找晓娥妹子去!”
一顿风卷残云般的晚餐过后,大家身上都暖烘烘的,干劲十足。
在吴二叔的带领下,拉煤的队伍集结。
板车、三轮车排成一溜,李连长给大家发了棉手套,小伙子们精神抖擞。
“出发!目标火车站货场!”吴二叔大手一挥,队伍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胡同,融入了北京城的夜色中。
车轮碾过,众人的说笑声在寂静的冬夜里传得很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