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慕远这冷不丁的一问,像根针,扎破了晓燕强撑多日的硬壳,那里面积压的焦虑、委屈和近乎绝望的疲惫,差点就要决堤而出。她喉头哽了一下,强行把那酸涩压了回去,脸上挤出一个算不上好看的笑:“钱同志,您……您怎么知道的?”
钱慕远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目光扫过略显空荡冷清的厂院,和车间门口那些探头探脑、面带菜色的工人,叹了口气:“我们做协会工作的,消息总得灵通些。何况,‘林记’现在也算是在我们这里挂上号的。听说,你们在本地,销路遇到了些困难?”
他话说得委婉,可那“困难”二字,落在晓燕耳朵里,却重若千钧。她没再隐瞒,将黄永发如何掐断县里销路,厂子如何积压,资金如何捉襟见肘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说到艰难处,声音不免又带上了些哽咽。
钱慕远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人造革公文包上轻轻敲击着,脸上没什么表情,直到晓燕说完,他才缓缓开口:“树大招风啊。你们在博览会露了脸,又拒绝了南边的资本,被人盯上,也是难免。”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林厂长,困境有时候,也是机遇。逼得你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远。”
晓燕苦笑着摇了摇头:“钱同志,不瞒您说,俺们也试着往外走了,邻近的县,乡镇,都跑了,可……收效甚微。人家认的是便宜,是花样,俺们这老手艺,一时半会儿,难入人家的眼。”
“单打独斗,自然艰难。”钱慕远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最新出版的《老字号新貌》简报,翻到其中一页,指给晓燕看,“你看,这是省城‘德盛斋’的例子。他们去年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后来,是通过协会牵头,与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合作,开发了几款符合现代人口味、又保留传统精髓的新产品,同时利用协会的渠道,进入了几个大城市的特产专柜,这才打开了局面。”
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协会渠道?晓燕的心猛地一动。这不正和沈技术员那些她当时觉得不切实际的规划,隐隐契合了吗?
“您的意思是……”晓燕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我的意思是,‘林记’不能光守着清源这一亩三分地,也不能光靠着老产品硬撑。”钱慕远合上简报,目光锐利地看着晓燕,“要主动求变,借助外力。协会这边,可以帮你们牵线搭桥,联系科研单位,提供市场信息。甚至,如果你们的产品确实过硬,协会下属的‘老字号优品’销售公司,也可以考虑将你们纳入供货体系。”
协会下属的销售公司!纳入供货体系!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晓燕的眼睛瞬间亮了,可那亮光只持续了一瞬,又黯淡下去。她搓着手,脸上露出难色:“钱同志,您这真是……真是帮了俺们大忙了!可……可这跟研究所合作,开发新品,还有进入您那销售公司,怕是……怕都得要钱吧?不瞒您说,俺们厂子现在,连下个月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这才是最现实、最冰冷的一堵墙。
钱慕远似乎早料到她会这么说,他摆了摆手:“合作的方式可以灵活。研究所那边,我可以帮忙联系,看看能不能先以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的方式启动,费用分摊或者延缓支付。至于销售公司,”他沉吟了一下,“首批进货,可以预付部分货款,帮你们周转一下。”
预付货款!这四个字,像一道光,瞬间穿透了晓燕心头厚重的阴霾!这意味着,只要“林记”能拿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就能立刻拿到一笔救命的现金!
“这……这能行吗?”晓燕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事在人为。”钱慕远语气肯定,“不过,林厂长,机会给了,能不能抓住,就看你们自己了。研究所的合作,要求不会低;销售公司对产品的品质、包装、标准化,也有严格的规定。你们那套‘规范’,得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再是墙上的画饼。”
“俺明白!俺明白!”晓燕连连点头,只觉得浑身的热血都往头上涌,“俺们一定把点心做好!把规矩立牢!”
送走钱慕远,晓燕站在厂院当中,望着那棵在寒风中屹立的老槐树,久久没有动弹。冷风吹在她发烫的脸上,却丝毫感觉不到寒意。心里那口憋了许久的浊气,仿佛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她立刻召集了李师傅、沈技术员和几个核心骨干,把钱慕远带来的消息说了。
沈技术员一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脸涨得通红:“太好了!晓燕!我就说!咱的路子是对的!跟研究所合作,咱那规划里的好多想法,就能实现了!”
李师傅蹲在石凳上,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神情,只闷声问了一句:“那研究所的人,来了,咋弄?还跟鲁工似的,拿尺子量俺们这双手?”
晓燕走到他面前,语气恳切:“李大爷,俺知道您别扭。可这回,不光是为了立规矩,是为了咱‘林记’能活下去,能活得更好!咱这点心手艺是金贵,可光咱自己觉着好不行,得让外面的人也认,也得能换成钱,养活这一厂子的人!您就再信俺一回,成不?”
李师傅抬起眼皮,看了晓燕一眼,又看了看旁边激动不已的沈技术员,和周围那些眼巴巴望着他的工人们,半晌,重重地叹了口气,把烟袋锅子往鞋底上一磕:“罢了!你们年轻人……脑子活,路子野……俺这老家伙,就跟在后头,再……再试试吧!”
有了李师傅这句不是承诺的承诺,事情便算是定了调子。
接下来的日子,“林记”像是上紧了发条的钟摆,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运转起来。沈技术员根据钱慕远提供的联系方式,开始与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初步接洽,同时,带着人按照那本“规范”,对车间进行更严格的整顿,尤其是卫生和记录环节,务求在研究所专家到来前,有个像样的面貌。
晓燕则带着方芸,全力准备要提交给“老字号优品”销售公司的样品和资料。点心要最好的,包装要用新设计的,那本“规范”更是反复修订,力求严谨。
然而,就在这紧锣密鼓的准备中,那笔如同救命稻草般的“预付货款”,却迟迟没有消息。晓燕按捺不住,给钱慕远去了封信询问。回信很快,语气依旧客气,只说销售公司流程需要时间,让她耐心等待。
这“耐心”二字,对于等米下锅的“林记”来说,简直是最大的煎熬。账上的钱,终于彻底见了底。发薪的日子眼看就到,晓燕看着空荡荡的保险柜,和那一张张等着领钱过日子的面孔,急得嘴角起了一串燎泡。
难道,钱慕远那边……出了什么变故?还是说,这看似到来的转机,终究只是镜花水月?
就在晓燕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发薪前一天的傍晚,一辆绿色的邮政自行车,叮铃铃地驶进了“林记”的厂门。邮递员递给晓燕一张汇款单。
汇款金额,正好够发这个月的工资。
汇款人附言栏里,只有简短的四个字:“预付货款。”
落款,是“省城老字号协会优品公司”。
晓燕拿着那张轻飘飘、却又重逾千斤的汇款单,站在暮色四合的厂院里,眼泪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砸在冰冷的土地上。
这钱眼里的转机,总算是让她抓住了!
然而,她也清楚地知道,这笔钱,不过是解了燃眉之急。真正的考验——与研究所的合作,能否拿出让销售公司持续订货的产品——还在后头。
而且,那黄永发,会眼睁睁看着“林记”在他的围剿下,找到新的生路吗?
风里,似乎传来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冰冷的哼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