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三年二月初三 卯时
天启渔村学堂
春日的晨光刚漫过渔村的屋顶,学堂的木屋外就传来了热闹的声响。墨家子弟们扛着木料、提着工具,正忙着修缮屋顶;渔民们则拿着扫帚,清扫着学堂周围的落叶,连孩子们都提着小水桶,帮忙给刚栽下的树苗浇水 , 整个渔村都为学堂的筹备动了起来,空气中满是期待的气息。
青珩穿着浅绿色的棉袍,背着小布包,正蹲在学堂门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宣德的文字。天启的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地上的 “方块字”,时不时伸手跟着比划。“这是‘海’字,” 青珩指着地上的字,认真地讲解,“左边的三点水,像天启的海浪,右边的‘每’字,像渔民伯伯每天都能看到大海。”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学着青珩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 “海” 字,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青珩也跟着笑,从布包里拿出张秀才写的春联纸,分给孩子们:“这上面有很多宣德的字,我们可以一起学,以后还能写信给宣德的小朋友。”
陆珩真和墨青芜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的互动,脸上满是笑意。“墨家子弟已经把屋顶修好了,桌椅也会在今天下午送来。” 墨青芜指着学堂里面,“我还让他们在墙上开了一扇大窗户,这样阳光能照进来,孩子们读书也亮堂。”
陆珩真走进学堂,摸了摸重新粉刷过的墙壁,眼中满是期待:“我带来的课本都放在里屋了,有教识字的《千字文》,还有讲自然常识的《博物志》,等桌椅摆好,明天就能给孩子们上课了。”
老村长提着一篮新鲜的水果走过来,笑着说:“辛苦你们了,为了孩子们的学堂,忙前忙后。渔村的人没什么文化,以后孩子们能读书识字,都是你们的功劳。” 陆珩真接过水果,轻声说:“村长客气了,双时空本就该互相帮衬,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午后,墨家子弟送来的桌椅整齐地摆放在学堂里。青珩和孩子们一起,小心翼翼地将课本放在桌子上,还在每个座位上放了一枚从海边捡来的贝壳 , 青珩说,这样每个孩子读书时,都能想起大海的故事,也能想起宣德的朋友。
“我们来玩‘跨时空传话’的游戏吧!” 青珩突然提议,“我用宣德的话讲一个故事,你们再用天启的话传给墨姐姐,看看最后会不会变样。” 孩子们兴奋地答应,围坐在学堂里,听青珩讲起宣德枫山的故事 , 讲枫叶如何在秋天变红,讲望枫台的石碑,讲张老秀才的笛声。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一个接一个地把故事传给墨青芜,虽然有些词语说得不太准确,却把故事的温暖传递了下去。墨青芜听完,笑着补充:“其实天启也有这样的故事,比如大海如何在春天变得温柔,比如渔民伯伯如何在海浪中捕鱼。以后我们可以把双时空的故事都写下来,编成课本,让所有孩子都知道。”
傍晚时分,学堂的筹备基本完成。夕阳透过新修的窗户,照在整齐的桌椅上,映得课本上的字都泛着暖光。青珩和孩子们坐在学堂里,看着墙上挂着的 “双时共生” 匾额,小脸上满是骄傲 , 这匾额是墨青芜特意让墨家子弟做的,上面的字既像宣德的书法,又融入了天启海浪的纹路,是双时空文化交融的见证。
“明天我要第一个来上学!”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手,大声说。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学写自己的名字,有的说要听更多双时空的故事。青珩也举起手:“我要教大家写‘守护’两个字,还要告诉大家,守护就是让双时空的孩子们都能好好读书,都能开开心心的。”
陆珩真和墨青芜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她们知道,学堂的建立,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更是在双时空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 , 让宣德的文脉走进天启的渔村,让天启的海洋故事传到宣德的枫山,让双时空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滋养中,懂得彼此的珍贵,懂得守护的意义。
离开学堂时,夜色已经笼罩了渔村。青珩靠在陆珩真怀里,看着远处海边的篝火,轻声说:“娘,我以后要经常来天启的学堂,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分享故事。” 陆珩真轻轻点头,摸了摸他的头:“好啊,我们不仅要让学堂越来越好,还要让双时空的更多孩子,都能有机会学习,都能感受到双时空的美好。”
墨青芜走在一旁,看着天上的星星,眼中满是希望:“以后我们还可以在宣德也建一座能让天启孩子学习的学堂,让双时空的文化真正交融,让守护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海风轻轻吹过,带着大海的气息,也带着学堂里淡淡的墨香。双时空的灯火遥遥相望,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也照亮了双时空共生的未来。这份文脉的传承,这份跨越时空的守护,会像春日的种子一样,在岁月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永远守护着双时空的美好与安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时空基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