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院子里的桂花开了第二茬,香气比初秋时更显醇厚,甜丝丝地弥漫在空气里,连海风都吹不散。阿桂对“过节”有了模糊的概念,知道“月亮圆圆的,要吃饼饼,看灯笼”。
今年中秋,林凡和苏晚晴商量着,在小院里办个小小的团圆宴,只请最亲近的星光社朋友们。阿桂听说要“来好多好多人”,兴奋得一连几天都在念叨:“干妈来!秦姨来!叶姨来!杰叔叔雅阿姨来!周爷爷来!班长爷爷来!”
节前一周,小院就忙碌起来。老周提前送来了自制的月饼模子和几大袋新磨的糯米粉、豆沙馅。苏晚晴带着阿桂,在厨房里“帮忙”——主要是阿桂把面粉抹得满脸满身,捏出各种奇形怪状的“月饼”,还郑重其事地放进模子里压花,小脸严肃得像在完成重大使命。
“妈妈,饼饼,给奶奶吃!”阿桂举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月饼”,上面依稀能看出他用力按出的手指印。
“好,奶奶一定喜欢。”苏晚晴笑着擦掉他鼻尖的面粉。
林凡负责院子里的布置。他在桂花树下挂起了彩灯和灯笼,阿杰送来一串亲手烧制的风铃,陶片碰撞,声音清越。楚月搬来一个便携投影仪,说要晚上放动画片给孩子们看。秦雪见在药圃里采摘了新鲜的薄荷和桂花,准备调制应景的花草茶。叶清音则调试着一个星空灯,说要在院子里投影出“中秋限定版”星空。
中秋当天,傍晚时分,朋友们陆续到了。楚月一家最先到,果果小姐姐一来就拉着阿桂满院子跑,看灯笼、数星星。秦雪见带着文静的儿子小宇,小宇手里还拿着一本关于月亮的绘本。叶清音和女儿星星带来了会发光的月球仪。阿杰和小雅提着大包小包,里面是给孩子们做的小兔灯和各式点心。老周和老班长也早早来了,老周直接钻进厨房掌勺,老班长则默默检查了一遍院子的安全。
夕阳西下,圆月东升,清辉洒满小院。桂花香混着饭菜香,让人食欲大动。大圆桌摆在院子中央,摆满了老周的拿手菜和各色点心。中间是苏晚晴和阿桂一起做的月饼,虽然卖相一般,但心意十足。
大家围坐一桌,举杯共庆团圆。阿桂坐在儿童餐椅上,兴奋得手舞足蹈,小嘴不停:“干妈碰杯!”“秦姨吃鱼!”“叶姨看月亮!” 楚月爽朗的笑声、秦雪见温柔的讲解、叶清音严谨的科普、阿杰小雅的轻声细语、老周中气十足的劝菜声、老班长偶尔的附和……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又温馨。
林凡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秦雪见特制的桂花薄荷茶,清甜解腻。苏晚晴把阿桂做的“手工月饼”分给大家,虽然形状怪异,但豆沙馅甜而不腻,面皮酥软,竟意外地好吃。阿桂看到大家都吃他做的月饼,骄傲地挺起小胸脯。
饭后,楚月打开投影,在桂花树的树干上放起了动画片。孩子们坐在铺了软垫的地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移步到廊下,泡上一壶清茶,赏月闲聊。
阿桂看了一会儿动画片,注意力被天上的真月亮吸引。他跑到林凡身边,指着又大又圆的月亮:“爸爸,月亮,像饼饼!” 逗得大家都笑了。
“阿桂,你看,月亮上有什么呀?”秦雪见柔声问。
“有兔兔!有桂fa(花)树!”阿桂响亮地回答,这是刚从小宇的绘本上学来的。
“对啦,月亮上还有嫦娥阿姨,在等后羿叔叔呢。”楚月凑过来,用夸张的语气讲起了神话故事。阿桂听得入迷,眼睛瞪得圆圆的。
月光下,林凡看着这一幕:妻子苏晚晴正和秦雪见、小雅低声讨论着插花;叶清音和阿杰在研究月球仪的构造;老周和老班长在喝茶下棋;楚月手舞足蹈地给孩子们讲故事;而母亲林母,被推到廊下最舒适的位置,身上盖着薄毯,安静地听着、看着,嘴角始终带着浅浅的、却无比真实的微笑。她的目光,大多数时候,都追随着满场飞的、活泼得像只小猴子的阿桂。
阿桂似乎也感应到了奶奶的目光。他拿着小雅做的兔子灯,摇摇晃晃走到林母轮椅前,把灯举高高:“奶奶,兔兔灯!亮亮!” 林母缓缓抬起手,极其轻柔地摸了摸孙儿的头发。阿桂顺势靠在奶奶腿边,满足地咂咂嘴。
这一刻,月华如水,桂香浮动,欢声笑语萦绕在小院上空。林凡心里被一种巨大的、平静的幸福感填满。这就是他拼尽一切想要守护的烟火人间——亲人安康,朋友在侧,稚子欢笑,岁月静好。
夜深了,朋友们陆续告辞。阿桂玩累了,在林凡怀里打着小哈欠,手里还紧紧攥着兔子灯的提手。送走客人,院子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满地的月光和愈发浓郁的桂花香。
苏晚晴收拾着碗筷,林凡抱着熟睡的儿子,轻轻拍着他的背。
“今天真好。”苏晚晴轻声说。
“嗯,”林凡低头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以后每年中秋,都这么过。”
他抱着阿桂,和苏晚晴一起,把林母推回房间安顿好。然后回到卧室,将阿桂轻轻放在小床上,盖好被子。阿桂在梦中咂了咂嘴,嘟囔了一句:“饼饼……兔兔……”
林凡和苏晚晴相视一笑,替儿子掖好被角。窗外,月已西斜,清辉依旧。这个桂花香里的团圆夜,温暖、圆满,如同天上的明月,照亮了家的方向,也沉淀为记忆里最温柔的一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林凡的都市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