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学堂的工坊内,锤击声、锯木声、织机声不绝于耳。秦昭小公主看着学生们努力操作改良工具,虽然效率提升,但依赖人力的瓶颈日益明显。
榨油坊里壮汉汗流浃背,纺织坊里女工手脚不停,小公主托腮沉思:如何才能让人们更省力?
秦昭首先带回了清晖学堂的工匠研究所。
学堂内汇聚了来自大秦各地的优秀匠人,其中一位名叫公输轨的老匠师,尤善营造和机巧之术。他受小公主办学精神的感召,一心钻研如何提升生产效率。
一日,公输轨在整理清晖学堂收集来的古籍以及天书,偶然翻到几片残简,
上面模糊记载着一种称为“碣”或“水碓”的器物,提及“借水力以舂米,省人力之极”。另有只言片语提到“水激轮转,代人之劳”。
这些残缺的信息让公输轨如获至宝,但仅凭此根本无法复原。他将其视为古老的智慧启示,日夜琢磨其原理。
他尝试用木头制作小型水轮,思考如何让水流带动它旋转,又如何将这种旋转的力量传递出来,去做“舂米”这样的工作。
就在他冥思苦想、屡试屡败之时,秦昭小公主来找他玩耍,见他对着几个粗糙的木轮和水槽模型发愁,便好奇询问。
公输轨便将古籍记载和自己的困惑道出:“公主殿下,古籍有云,可借水力舂米,省却人力。老夫愚钝,虽知水力无穷,却难觅其巧妙关联之法门,尤其这旋转之力,如何变为起落舂砸之力?”
秦昭听得似懂非懂,但“借水力省人力”这个核心思想深深触动了她。她想起了姚哥!姚哥总是有很多奇奇怪怪但又很有用的点子!
下一次进入大集时,秦昭没有去寻找现成的模型,而是直接跑到姚哥的萌宠摊前,比划着描述了公输轨的困惑:
“姚哥姚哥!我们大秦的老匠人想用水流的力量来替人干活,就像古籍里说的水碓那样,但是不知道怎么让轮子转起来的力量去砸米?你有什么好法子吗?”
姚哥一听,乐了:“哎哟!你们那儿的工匠可以啊!都想到利用水力了?这不是现成的原始工业革命嘛!”
他放下给鹦鹉添食的小勺,拿出手机,翻出几张简单的示意图:有最基础的水车造型,有齿轮啮合的放大图,还有凸轮或连杆机构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原理草图。
他一边画着鬼画符般的示意图,一边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小公主你看!水流冲这个大盘子,盘子就转,它在我们那叫水轮。
盘子的轴上装个小齿轮,咬合另一个大齿轮,转速就变了,劲儿也更大了!然后呢,在这个齿轮的轴上,装一个偏心的小柱子,或者连一根棍子,就能带着杵头一下一下地砸下去!懂了不?”
秦昭的大眼睛紧紧盯着姚哥的草图,虽然那些齿轮咬合的线条和连杆结构对她来说依旧复杂,但那个“旋转变砸击”的核心概念,如同闪电般劈开了她心中的迷雾!
“姚哥!我好像懂了!就像……就像用手摇风扇,风扇转,但如果上面系个绳子,就能拉着别的东西动,对吧?” 她努力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
“对对对!小公主真聪明!就是这个理儿!水力就是那只摇风扇的大手!” 姚哥竖起大拇指。
秦昭兴奋不已,将姚哥的示意图和讲解牢牢记住。
回到大秦,她立刻跑去找到公输轨,将自己从姚哥那里听来的“齿轮咬合”、“连杆变向”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理解,叽叽喳喳地告诉了老匠师。
公输轨初闻“齿轮”、“连杆”等新词,一时茫然,但当他结合小公主稚嫩却抓住关键的描述,再看向自己那些失败的水轮模型时,仿佛一道天光灌顶!
“妙啊!妙啊!”公输轨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以齿轮增其力,变其速!以连杆或凸轮易其向!老夫怎就未曾想到!此真乃画龙点睛之笔!公主殿下,您真是天赐的灵感!”
接下来的日子,公输轨带领清晖学堂的工匠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研发。
他们以古籍记载的“水碓”为灵感源头,以姚哥提供的“齿轮传动”和“连杆\/凸轮变向”为核心思路,不断试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本宫靠赶集养活了全王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