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和苏轼的“吃货友谊”,马骥偶尔也能蹭进一些高端的文化场合。这天,苏轼受邀参加一个在权贵园林中举行的书画雅集,便带上了马骥。
一进园林,马骥就被里面的景象震撼了。园林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环境十分雅致。庭院中央的空地上,摆着几张大案桌,上面铺着宣纸,放着笔墨纸砚。几位穿着长袍的文士正围在桌旁,有的在作画,有的在题字,还有的在互相品鉴作品。
“这些人都是当今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苏轼小声对马骥说,“今天的雅集,据说还有宫里的人来。”
马骥心里一动——宫里的人?难道是宋徽宗?他听说宋徽宗是个书画爱好者,还创立了“瘦金体”,对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跟着苏轼走到一张案桌前,案桌上摆着一幅刚完成的花鸟画。画中是一只锦鸡,羽毛的纹理清晰可见,每一根羽毛都描绘得精细入微,仿佛下一刻就能从绢帛上跳下来;锦鸡的旁边,开着几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瓣的脉络、花蕊的细节都栩栩如生,连花瓣上的露珠都像是真的一样。
“我的天!这画也太逼真了吧!”马骥忍不住惊叹,“这羽毛根根分明,跟高清照片似的!画家得观察多久,才能画得这么像啊!”
旁边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画师听了,眉头微皱,忍不住说:“小兄弟,这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不仅仅是形似,更要神似。你只说它像照片,未免太过肤浅了。”
马骥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不懂画,就是觉得好看。”
他又走到另一张案桌前,案桌上摆着一幅水墨山水画。画中层峦叠嶂,烟云氤氲,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近处的树木郁郁葱葱,还有一条小溪从山间流过,溪水清澈见底,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这山看着真不错。”马骥挠着头问苏轼,“苏学士,您说这山上可有小路?要是开发成旅游景点,肯定很受欢迎!就是不知道安全系数如何,有没有台阶,会不会有野兽?”
周围的文士们听了,都忍不住掩口轻笑。苏轼也笑着说:“小兄弟,你这想法倒是新奇。这画讲究的是意境,是让人看了能心旷神怡,不是让你去旅游的。”
马骥脸一红,只好闭上嘴,默默地看着众人作画。他看到一位画师正在画竹子,只见他手腕轻转,笔尖在宣纸上划过,不一会儿,几竿挺拔的竹子就出现在纸上,竹叶疏密有致,充满了生机。
“太厉害了!”马骥忍不住鼓掌,“这竹子画得真有气势!要是能挂在我家客厅,肯定很有格调!”
那画师转过头,对他笑了笑:“小兄弟过奖了。画竹讲究的是‘胸有成竹’,只有心里有竹子的形态,才能画得生动。”
马骥点点头,心里也痒痒的,想尝试一下作画。他拿起一支毛笔,蘸了蘸墨,在宣纸上画了一只鸟。可他的画技实在太差,鸟的脖子画得太长,像只鸵鸟;翅膀歪歪扭扭,像是被风吹折了;眼睛画得太大,像个铜铃。周围的人看到了,都忍不住哄堂大笑。
“哈哈哈,这是什么鸟啊?也太丑了吧!”
“我看像只怪物!”
“小兄弟,你还是别画画了,好好看就行了。”
马骥的脸瞬间红透了,赶紧把画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他这才彻底死心,承认自己在书画领域确实没什么天赋,还是安心当个观众和“点赞党”比较好。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穿着龙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面容俊朗,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微笑,正是宋徽宗赵佶。
“陛下!”众人纷纷行礼。
宋徽宗摆了摆手,笑着说:“不必多礼。今天是雅集,大家随意就好。”他走到案桌前,拿起一幅刚完成的山水画,仔细品鉴起来,“这幅画意境深远,笔法精妙,不错不错。”
马骥站在人群后,偷偷看着宋徽宗。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见到皇帝,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宋徽宗在书画方面的造诣确实很高,他点评作品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优点和不足,让周围的文士们都十分佩服。
马骥摸了摸胸口的挂坠,挂坠微微发烫,光芒温润而含蓄。他能感觉到,挂坠吸收了这些书画作品中的“写实”能量和“意境”气息——与盛唐时吸收狂草、剑舞能量的躁动不同,这次的能量更加细腻、平和,像是一股清泉,轻轻流淌在挂坠中,让它的光芒都变得柔和起来。
“原来宋朝的艺术,这么讲究细节和意境。”马骥心里想着,他决定以后要多学点关于书画的知识,虽然自己画不好,但能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