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雪狼”大队驻地那点微末的“技术翅膀”尚在扑棱学飞,而远在百里之外,一处隐蔽更深、戒备更为森严的联军前线指挥部里,一场将决定整个战区乃至东北局未来数月战略走向的会议,正在凝重的气氛中展开。
木刻楞房里,烟雾缭绕。粗糙的原木长桌旁,围坐着十几位肩扛将星或担任要职的联军高级指挥员。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标注着无数红蓝箭头的东北作战地图,那蜿蜒的敌我控制线,如同一条条勒紧的绞索,昭示着当前形势的严峻。
主持会议的,正是曾亲自召见过林锋的周司令员。他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手指习惯性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
“同志们,”周司令员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目前敌我态势,毋庸赘言。老蒋靠着美械装备,气焰嚣张,企图利用严冬,将我主力压迫至松花江北,一举歼灭。我们在四平血战,挫敌锋芒,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下一步,何去何从?是继续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部署?今天,就是要议一议这个。”
一位面色黝黑、性格火爆的纵队司令率先开口,拳头砸在桌上:“老周,没啥好议的!敌人想把我们赶过江,我们偏不过!就在南岸跟他缠斗,利用地形和群众基础,一点一点磨掉他的锐气!主力决不能轻易北撤!”
“我不同意!”另一位戴着眼镜,更显沉稳的参谋长反驳,“硬拼消耗,正中敌人下怀。我军目前装备、补给均处劣势,在南岸平原与敌美械主力硬碰硬,代价太大。我认为,应执行总部‘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主力暂避锋芒,向北转移,深入农村,建立巩固的北满根据地,积蓄力量。”
两种观点代表了当时联军内部的主流争论,会议顿时陷入了激烈的辩论。主张坚守南岸的,强调政治影响和士气;主张战略转移的,则着眼于保存实力和长远发展。
周司令员静静听着,并未急于表态。直到争论声稍歇,他才将目光投向坐在长桌末位、一个本不该出现在如此高级别会议上的身影——林锋。
“林锋同志,”周司令员点名道,“你的‘雪狼’大队,前出侦察,与敌‘捷豹’多次交手,又在四平外围和北撤途中打了许多小仗、硬仗。你对当面之敌,尤其是其美械部队的战术特点,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有什么具体的看法?抛开那些大道理,就说说你怎么看,怎么打。”
刹那间,所有高级将领的目光都聚焦在林锋身上。有审视,有好奇,也有不以为然。让一个区区大队长(即便这个大队有些特殊)在如此战略会议上发言,本身就已非同寻常。
林锋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他深知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也明白自己接下来的话可能产生的影响。他摒弃了华丽的辞藻,语言直接而精准,如同他使用的狙击步枪。
“各位首长,”林锋敬礼后开口,“根据‘雪狼’大队近期侦察与交战情况,敌军美械部队,火力强大,尤其依赖炮兵和空中优势,进攻时强调步炮协同,正面突击能力很强。”
这是共识,几位将领微微点头。
“但是,”林锋话锋一转,“他们同样存在弱点。首先,过度依赖后勤和预设交通线。一旦补给被切断,重装备就成了累赘,战斗力锐减。其次,其指挥体系虽然相对完善,但层级较多,反应不够灵活。团、营级单位之间的协同,存在空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不熟悉、也不适应我军擅长的运动战、夜战和近战。”
他拿起指示棒,点在地图上几个关键节点:“敌人企图压迫我军主力决战,其进攻必然依赖几条主要交通线向前推进兵力、囤积物资。我的建议是,不与敌在其选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力决战。”
“那你说怎么打?”那位火爆的纵队司令追问。
“利用我军机动性和群众基础优势,将主力化整为零,避实击虚。”林锋的指示棒在地图上划出几道凌厉的弧线,“以部分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在南岸广大区域进行广泛的游击战,袭扰、疲惫敌人,使其无法安稳建立统治和补给基地。同时,主力隐蔽机动,寻找战机。”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而关键的一环,在于组建和使用更多类似‘雪狼’的精干突击力量。不是用于阵地战,而是用于战略和战役级别的‘点穴’。”
“点穴?”周司令员若有所思。
“是!”林锋肯定道,“集中精锐特种作战单位,用于:第一,远程渗透,精确打击敌后勤枢纽、指挥所、通讯中心、炮兵阵地等关键节点,瘫痪其进攻体系。第二,在主力准备围歼敌一部时,提前潜入敌后,破坏交通,阻击援兵,或引导我军炮火精确打击。第三,捕捉敌军落单或冒进的小股部队,获取情报,打击士气。”
他顿了顿,说出了更为大胆的设想:“甚至可以尝试,以特种作战小队为先导,在敌战线结合部或防御薄弱处,打开缺口,引导主力部队实施大纵深穿插分割,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致命一击。这就是我理解的,以高度机动和精准打击为特点的‘运动歼敌’。”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林锋提出的,并非全新的概念,但如此系统化、并且将其提升到影响战役乃至战略层面的高度,结合他对敌军弱点的精准剖析,给在场的高级将领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这不再是单纯的游击战,也不是简单的阵地防御,而是一种将游击、运动、特种破袭深度融合的全新战法思路。它需要部队具备极高的机动能力、顽强的意志,以及像“雪狼”那样专业而凶狠的“牙齿”。
那位戴眼镜的参谋长推了推眼镜,缓缓道:“林大队长的想法,很有启发性。这要求我军不仅要有铁的意志,更要有灵的战术和利的尖刀。‘雪狼’的模式,或许值得在各纵队推广试点。”
周司令员最终拍板:“林锋同志的分析和建议,很有价值。‘雪狼’这次整训的经验和那本训练纲要,要尽快总结上报总部。各纵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着手组建和训练自己的侦察突击分队。下一步作战,要大胆尝试这种新战法!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林锋:“林锋,你的‘雪狼’,就是全军的第一颗种子,第一把尖刀!总部对你们寄予厚望。新的作战任务很快就会下达,你们这把磨利了的刀,要准备好,砍向敌人最疼的地方!”
“是!保证完成任务!”林锋肃立敬礼,心中波澜涌动。他知道,他带来的现代特种作战理念,终于在这片古老而苦难的土地上,开始真正融入这支人民军队的血液,即将在更为广阔的战场上,绽放出灼目的光芒。
会议结束,将星们带着新的思考和决断匆匆离去。一幅以运动战和特种破袭为核心,更为宏大也更为凶险的作战蓝图,正在这简陋的指挥部里,缓缓铺开。而“雪狼”,注定将在这幅蓝图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