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西安,傍晚时分已颇有寒意。陈墨刚整理完最后一份病历,正准备离开科室,手机响了起来。是李梦瑶发来的消息:今晚有空吗?听说回民街新开了一家羊肉泡馍,想不想去尝尝?
陈墨犹豫了一下。这个周末他原本计划研读新借来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但想到这可能是与同事增进了解的好机会,便回复道:好,我在医院门口等你。
傍晚六点,李梦瑶穿着一件米色风衣出现在医院门口,与白日里白大褂下的干练形象不同,此刻的她显得温婉了许多。
听说你这周末又在科室加班?两人并肩走在通往回民街的路上,李梦瑶关切地问道。
整理了一些病例资料。陈墨笑了笑,那位头痛患者的病情反复,我想再深入研究一下。
你啊,就是太拼命了。李梦瑶摇摇头,语气中带着钦佩,不过也正是这份专注,让你在中医造诣上进步这么快。
走进回民街,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青石板路两旁,灯笼高挂,各种小吃摊前热气腾腾,叫卖声、烹饪声、游客的谈笑声交织成一曲生动的市井交响乐。
就是这里。李梦瑶在一家看似普通的老店前停下脚步。店面不大,但排队的人却不少,空气中弥漫着羊肉汤的醇香。
等待的空当,陈墨被隔壁摊位制作柿子饼的老艺人吸引。老人手法娴熟地将柿子泥包裹进面皮,在铁板上烙出金黄的斑点,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富有韵律。
看这位老师傅的手法,是不是很像我们在针灸时的运针技巧?陈墨若有所思地说,都是那么精准、流畅,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李梦瑶仔细观察后,赞同地点头:确实。中医和这些传统手艺一样,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终于轮到他们入座。老板热情地推荐了店里的招牌菜:我们家的羊肉泡馍,汤是祖传秘方,用了十几种药材熬制,既美味又养生。
这句话引起了陈墨的注意:药材?能具体说说吗?
这个嘛...老板神秘地笑笑,祖传秘方,不能说太多。不过可以告诉你,里面加了黄芪、当归、枸杞这些温补的药材。
热腾腾的羊肉泡馍上桌,乳白色的汤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陈墨细细品味着汤中的药香,忽然眼睛一亮:这里面是不是还加了陈皮和砂仁?
老板惊讶地看着他:小伙子厉害啊!这都能尝出来?
我是中医医生。陈墨谦虚地解释,陈皮理气健脾,砂仁温中止呕,与羊肉相配,既能增强补益效果,又能防止滋腻碍胃。这个配方很有讲究。
李梦瑶尝了一口,赞叹道:确实与众不同。羊肉酥烂,汤味醇厚,却没有腥膻之气。
这就是中药配伍的妙处。陈墨说,好的药膳不仅要有效,更要美味适口,这样才能让人持之以恒地食用。
品尝着美食,两人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未来的职业规划。
陈墨,说真的,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中医医生?李梦瑶放下勺子,认真地问。
陈墨沉思片刻,目光望向窗外熙攘的人群:我想成为一名既能扎根传统,又能与时俱进的中医。就像这碗羊肉泡馍,既要保持传统的精髓,又要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
他继续说道:这些天我在想,中医要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但也不能丢失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用现代科研方法验证古方的有效性,这就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李梦瑶眼中闪着光:其实我一直在观察你的诊疗方法。你既能把《黄帝内经》的理论运用得淋漓尽致,又能够用现代医学语言与患者沟通,这种能力很难得。
这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陈墨说,他常说,中医不是古董,而是活着的智慧。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份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饭后,两人沿着回民街漫步。在一个卖中药材的摊位前,陈墨停下脚步,仔细辨认着各种药材。
你看这个党参,他拿起一片给李梦瑶看,纹路清晰,断面黄白,是上好的潞党参。而现在很多医院为了节省成本,用的都是品质较差的药材,这直接影响疗效。
摊主听到他们的对话,凑过来说:这位先生是行家啊!现在懂药材的年轻人不多了。
中医药材的鉴别也是一门学问。陈墨对李梦瑶说,我记得《本草纲目》中记载,同样的药材,因产地、采收时节、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也会有差异。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中医需要学习的。
他们继续向前走,在一家传统茶馆稍作休息。茶馆里,一位老者正在表演陕西快板,内容恰巧是华佗治病救人的故事。
你看,李梦瑶轻声说,中医已经深深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这是我们西医出身的医生很难体会的。
陈墨点点头:所以我认为,中医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西医的模式。我们要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评价体系和发展道路。
说到这个,李梦瑶向前倾了倾身,我最近在读一些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文章。我觉得你之前提出的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很有前景——既用西医明确诊断,又用中医辨证施治。
这正是我的想法。陈墨兴奋地说,比如高血压,西医诊断很清楚,但中医可以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个性化治疗。肝阳上亢的用天麻钩藤饮,痰浊内阻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阴阳两虚的用杞菊地黄丸。
夜色渐深,回民街的灯火越发璀璨。两人漫步到西大街,远处的钟楼在灯光映照下美轮美奂。
其实,李梦瑶语气变得柔和,我选择来中医科实习,就是因为对中医的独特魅力着迷。在西医体系里,一切都讲究标准化、规范化,但中医却能看到每个患者的独特性。
陈墨深有同感:是啊,中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就像同样是感冒,春夏秋冬用药不同;同样是头痛,男女老幼治法各异。这种个性化的诊疗思维,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但是,李梦瑶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这种个性化治疗如何与现代医疗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价相适应呢?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陈墨思考着说,我认为可以建立中医病案的大数据分析,从大量个性化诊疗中找出规律。同时,也可以借鉴循证医学的思路,用现代科研方法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李梦瑶忽然说:你知道吗?我最欣赏你的一点是,你既不像某些老中医那样排斥现代医学,也不像一些年轻医生那样全盘否定传统。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衡点。
陈墨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觉得,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只要能帮助患者,何必拘泥于中医西医呢?
这就是医者应有的胸怀啊。李梦瑶感叹道。
夜深了,他们踏上归途。路过省医院时,陈墨望着科室的窗户,轻声说:我希望将来能在这里建立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中心,既发挥中医的优势,又借助西医的先进技术。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李梦瑶真诚地说,如果需要,我很愿意和你一起努力。
分别时,李梦瑶突然说:陈墨,你知道吗?今晚的谈话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你。
应该是我谢谢你。陈墨微笑着,能和志同道合的人探讨医学理想,是件很幸福的事。
回到租住的小屋,陈墨在日记中写道:今夜与李梦瑶同游回民街,畅谈医学理想。惊喜地发现,她对中医的理解远超我的想象。或许,在传承和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我并不是孤独的...
窗外,古城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陈墨知道,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医学道路上,有志同道合者的陪伴,必将走得更远。而今晚的谈话,就像这古城夜色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
(第十八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神医闯关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