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罕死了!”
这四字,如惊雷一道,划破弥漫着血腥与尘土的空气,在兵刃交击与喊杀声交织的混乱战场上空骤然炸响。
所有正攀爬云梯、挥舞弯刀攻城的金军士兵,动作俱是猛地一滞,握兵之手不自觉紧握,脸上写满难以置信。随即纷纷停攻回首,望向金军大营方向。当象征主帅权威的狼头大旗歪斜倒在染血帅台,当身披鎏金盔甲、平日敬畏有加的尸身赫然入目,士兵们心中最后一丝战意,如冰雪遇骄阳般瞬间瓦解。
主帅乃一军之魂,阵亡消息传来,于整支军队不啻毁灭性打击,军心瞬间大乱,凝聚的士气如戳破的气球般迅速消散。
“跑啊!”
不知是谁在混乱中率先嘶吼,那声绝望呼喊如导火索般,瞬间点燃士兵们心中的恐惧。
恐慌如迅猛瘟疫,顺着攻城队伍飞速蔓延至整个金军阵营。士兵们无心恋战,纷纷抛下沉重云梯与寒光兵刃,踉跄转身奔逃,只求远离这死亡之地。
此非激战,乃是彻底溃败!一场无秩序、互推互踩的大逃亡,金军阵型瞬间土崩瓦解,沦为散沙!
“追!”
城楼之上,宋钦宗赵桓立于垛口,目光如炬俯瞰溃散金军,冰冷声音不带波澜却威严十足,下达最终追击之令!
“咚咚咚!”
早已三面合围的勤王大军,此刻准时接到总攻信号,霎时间战鼓齐鸣,雄浑鼓点似敲在人心上,震得大地微颤。三支大军如巨钳般,携雷霆之势从各方猛合溃散金军,不给喘息之机!
城墙之上,宋军将士亦不甘示弱,原本守城的滚木礌石化作追击利器,顺墙滚落砸得金军惨叫连连;弓箭手拉满弓弦,箭矢如暴雨倾泻,每轮齐射皆放倒一片敌军。
这是一场迟来的清算,更是宋军对侵略者积压已久的彻底反击。
宋军将士士气如虹,踏敌尸奋勇追击,追亡逐北,将连日围城积攒的屈辱、愤怒与仇恨,如决堤洪水般尽数宣泄在逃窜侵略者身上。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汴梁城下,这片浸透军民鲜血与泪水、承载大宋存亡的土地,经数日惨烈厮杀,终于迎来胜利曙光,金色阳光穿透硝烟,洒在疮痍却重获生机的大地上。
---
硝烟渐散,汴梁城内外恢复些许平静,这场持续多日的战事正式告终。金军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活着逃回黄河以北者不足三万。城外旷野上,堆积如山的尸身、遗弃的兵甲粮草与旌旗,无声见证着这场载入史册的“靖康大捷”。
捷报传遍全国,大宋举国欢腾。
汴梁城中,压抑许久的百姓欢欣鼓舞,身着各色衣裳自发涌上街头,捧着备好的酒水食物,脸上洋溢劫后余生的喜悦,向凯旋将士高声欢呼,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城池上空。
皇宫之内,赵桓在大庆殿设庆功大宴犒赏三军。姚平仲、种师道、李纲、陈规等运筹帷幄、浴血奋战的文臣武将,皆获丰厚封赏与皇帝褒奖,殿内一派君臣和乐。
气氛热烈至极。
然当宴会热烈至顶点,众人举杯欢庆、谈笑风生之际,赵桓却悄然起身,避开喧闹人群独自离席,脚步沉稳走向战利品库房,神色不见半分宴饮欢愉。
库房内珍宝如山,他对金银珠宝、神兵利器视若无睹,径直走向角落不起眼的木箱,目光坚定凝重。
箱中是从粘罕大帐搜出的文书、信件与账册,这些普通纸页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随手取过一本,翻阅开来。
其上墨笔密密麻麻记录的,并非金军行军布阵、粮草调度等军务,而是一笔笔以权谋私、通敌叛国的触目交易,桩桩牵扯大宋安危。
“靖康元年二月初三,收宋朝户部侍郎周某白银三万两,允其战后保全家业……”
“二月初五,收宋朝殿前都指挥使王某夜明珠一对,换取汴梁城防图……”
账册上的名字皆是朝中重臣,卑劣交易桩桩出卖国家利益,赵桓的呼吸不由得愈发沉重。
赵桓的面容在烛火映照下光影交错,渐渐冰冷如霜,眼中闪过难以遏制的怒火与失望。
他缓缓合上册册,指尖因用力微微泛白,转身对身后匆匆赶来的李纲,眼神冰冷地道出令老相国面色凝重、不寒而栗之语:“李爱卿,金贼虽已退去。”
“然这汴梁城中,那些潜藏在暗处、通敌卖国的真正敌人……却还一个都没死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