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十五年(公元276年)夏,在“诸葛抚民”之策的滋养下,新复的越嶲、江油等地民心渐附,根基初稳。北线姜维据江油威胁涪城,南线霍弋兵临灵关,对成都形成了夹击之势。然晋益州刺史张弘、守将张微等拥重兵据守坚城,剑阁、涪水防线依旧稳固。汉军虽士气高昂,然兵力与晋军相比仍处劣势,强攻成都,势必付出惨重代价。在此关键节点,能否有效借助、整合南中乃至蜀地南部广阔的夷人部族力量,使其成为北伐助力而非后方隐患,乃至成为直插晋军腹地的奇兵,便成为了能否以较小代价速定蜀中的关键变量。“夷帅助战”之策,应运而生。然,夷人性情彪悍,各部纷争,与汉室关系亲疏不一,统合之难,不亚于攻城略地。
永昌卫将军府行辕,北伐大都督诸葛瞻正与北地王刘谌、秘书令郤正、靖安司张嶷密议。案头铺开着靖安司最新绘制的益州南部及南中夷部势力分布详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诸如斯都耆帅、旄牛夷王、青衣羌侯、徙部落等大小夷酋的势力范围及其与汉、晋关系的亲疏标记。
张嶷禀报:“都督,殿下。据各方探报,自邛都克复,我朝推行仁政,孙水、青衣水流域诸多夷部,如盘木王、白狼王等,皆有意遣使通好。然亦有如旄牛夷帅狼路,虽表面归附,然首鼠两端,与晋吏仍有勾结。而靠近蜀郡的徙人、笮人部落,则仍在观望。若能争取此辈,得其引路、供粮、甚至出兵袭扰晋军粮道,则事半功倍。然若处置不当,逼其倒向晋国,则后患无穷。”
刘谌皱眉道:“夷人反复,昔年南中平定,费尽周折。今北伐关键时刻,若后方夷患复起,如之奈何?”
郤正亦持重言:“夷狄畏威而不怀德,需恩威并施,方可得其死力。然尺度拿捏,极难。赏赐过厚,则其贪求无厌;约束过严,则易生叛心。”
此时,皇帝刘禅亦召诸葛瞻入偏殿问策。此时的刘禅,目光沉稳,指着地图上夷人聚居的区域道:“卫将军,朕观舆图,蜀郡以南,夷地广袤。昔日丞相平南中,七擒孟获,乃在攻心。今我北伐,若能得夷人真心助战,非但可增数万劲卒,更可乱晋军后方。然如刘谌、郤正所虑,夷情复杂,当以何策驭之?” 言语间,已显露出对战略全局的把握和对复杂民族问题的深刻认识。
诸葛瞻成竹在胸,从容奏对:“陛下圣虑深远,殿下、郤令君、张司闻所虑,皆切中要害。夷人确如双刃剑,用之得法,可建奇功;用之失当,反伤己身。瞻思之,当效武侯‘和抚’之智,行‘因俗而制,恩威并济,以夷制夷’之策,使其为我所用,而非为我所患。” 他详细阐述了“夷帅助战”的系统方略:
“其一,甄别情势,分级施策。” 他指向地图,“对已归附或倾向我朝之夷部,如助我取邛都的濮夷头人狼岑等,宜‘厚赏结恩’。奏请陛下,赐其汉官印绶,厚赏盐帛农具,准其部落有限自治,但其子嗣需入永昌学宫学习礼法,潜移默化。对摇摆观望者,如旄牛夷狼路,宜‘威慑拉拢’。可遣能言善辩之使,如熟知夷情的张毣,携重礼往其部,宣示我军威,陈说利害,要求其纳质、断晋,并许以战后厚报。对仍依附晋国之夷部,则‘孤立打击’。密令靖安司施反间计,使晋人疑之,同时令霍弋、姜维遣精干小部队,寻机予以惩戒性打击,剪除晋军羽翼。”
“其二,设立‘夷军’,以夷制夷。” 这是核心举措,“奏请陛下,仿汉武旧制,设‘归义夷军’。招募勇健夷兵,单独编伍,由其本族豪帅担任军侯、司马等职,配以汉人长史、司马辅之,负责教化、纪律及联络。夷军专司山地丛林作战、侦察向导、袭扰粮道等特殊任务,军需赏格从优。如此,既可发挥其长,又便于管理,不致与汉军混杂生事。”
“其三,明确赏格,功过分明。” 他强调制度,“颁布《劝夷令》,明文规定:献晋军首级、向导破敌、供应军粮者,按汉军同等功勋赏赐;战场立功者,亦可授汉官;若有背叛通敌、贻误军机者,无论夷汉,皆依军法严惩不贷,并祸及其部族。务使夷帅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其四,择其精锐,用于奇正。” 他规划战场运用,“命霍弋在南线,姜维在北线,各自从归附夷部中遴选死士,组成‘无当飞军’般的精锐,用于奇袭险隘、深入敌后、散布谣言等。其山林作战之能,可补我军之短。”
刘禅听罢,深以为然,击节赞道:“善!卫将军此策,洞悉夷情,思虑周详!恩威并施,方是驭远之道。便依卿议,即刻颁诏施行!着张嶷的靖安司、郤正的秘书监,全力协助都督府办理夷务!” 诏令迅速下达。
“夷帅助战”之策,迅速展开。在南线,霍弋遣爨谷为使,携盐帛、诰命,深入孙水、青衣水流域诸夷部。对助战有功的狼岑等,厚赏之外,更请旨封其为“汉嘉邑君”,其子入永昌学宫,夷部欢欣。对摇摆的旄牛夷狼路,霍弋采纳参军杨稷之议,一方面陈列兵威于其境畔,另一方面遣与狼路有旧的张毣单骑入寨,陈说晋军必败、汉室当兴之势,并许其若助战,将来可掌旄牛夷道之利。狼路见汉军势大,且利诱可观,最终杀晋使,献降表,并遣子为质。霍弋即从其部中选精壮两千,编为“旄牛义从”,由狼路之弟统领,配属军中。
在北线,姜维亦如法炮制。江油附近的青衣羌、徙人部落,见汉军纪律严明,且姜维承诺破成都后减免赋税,纷纷归附,提供向导,报告晋军动向。姜维从中遴选善于攀越的勇士,组成“青衣锐士”,用于侦察涪城以西的山区小道,效果显着。
然而夷事之复杂,远超预期。最大的挑战来自利益的分配与习俗的冲突。斯都耆帅在协助汉军攻取一处晋军寨堡后,依约索要全部缴获,并按夷俗欲尽屠降卒。汉军司马依律制止,双方险些火并。消息传回永昌,谯周等保守大臣再次上书,言“夷性贪暴,不可倚重”。
诸葛瞻闻报,并不慌乱,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 明确规则,灵活变通: 重申《劝夷令》,明确战利品需按比例分配,降卒不得妄杀。但对斯都耆帅,他特批可将部分缴获的锦缎、美酒额外赏赐其部,以抚其心,并派遣熟知夷俗的官员前往解释汉法,强调“仁德”方能长久。
二、 分而治之,树立榜样: 大力褒奖严格遵守军纪、立功显着的濮夷、青衣羌等部,赐予“忠义”旗号,使其待遇明显高于跋扈者,在夷人中制造良性竞争。
三、 宗教羁縻,情感维系: 奏请刘禅,准许夷军在其营中祭祀本部鬼神,汉军长官需表示尊重;同时,由随军博士向夷人将士宣讲“汉夷一家,共抗暴晋”的道理,并讲述其祖先与汉廷交好的历史,增强认同感。
至章武十五年秋,“夷帅助战”之策成效卓着。南线,霍弋得夷兵助,对灵关一带地形了如指掌,屡出奇兵,断晋军粮道;北线,姜维的“青衣锐士”探明了一条绕过涪城正面的险峻小路,为下一步奇袭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夷人归附,使晋军在蜀郡南部失去了耳目和屏障,陷入孤立。
一日,刘禅览毕霍弋奏报的夷军立功请赏名单,对诸葛瞻感慨道:“昔汉武帝通西南夷,费尽心力。今观卫将军之策,可谓‘因其俗以柔之,因其利以驱之,因其势以导之’。得此数万夷兵之助,朕于克复成都,信心倍增!” 言语中充满了对诸葛瞻民族政策的肯定。
诸葛瞻谦逊答道:“陛下,此非臣之智,乃陛下仁德广被,夷夏归心。夷人亦是我赤子,若能待之以诚,绳之以法,导之以义,未尝不可为国之干城。今虽小效,然仍需持之以恒。待天下一统,更当行‘华夷一家’之政。”
“夷帅助战”策略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汉军的实力,扰乱了晋军的部署,为最终攻克成都奠定了重要的外部基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汉阙孤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