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大宁重道轻佛,熟读道门十三经的李桃歌也觉得佛门无可取之处,口口声声渡人救人,可从未遇到一名佛门子弟伸出援手。
老和尚低头沉声道:“小施主言之有理,老衲无从反驳。普渡众生乃是佛祖所为,老衲肉体凡胎,六根不净,与这些信徒朝夕相处三十余年,亲如一家,做不到众生平等。”
李桃歌咧嘴笑道:“做不到,就别用佛法压人。你们佛教有名句流传于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一切皆是虚妄,为何还要藏在先人法器中,苟且偷生?干脆走出去,以身殉道,以自灭而教化世人。”
老和尚轻轻摇头道:“小施主所言差异,佛曰,缘起性空,世间万物因缘生而起,一朵花开,要有种子,土壤,阳光,水润,并非凭空生出,少一样,花就无法绽放。当这些因缘散去,花就会凋零,无法做到常开不败,此为性空。老衲对于方外村的村民而言,即为缘起,若失去师徒二人庇佑,他们就会如同花儿般凋零,故而老衲小心翼翼,不与俗世争锋。”
李桃歌挑眉道:“大师的意思是,你一死,他们也要跟着遭殃,所以才留得一条性命,不学佛祖割肉喂鹰?”
老和尚将木槌插入土中,反问道:“小施主是修罗道里的夜叉吗?为何非要别人殉死?若真是引来不速之客,老衲可要降妖除魔了。”
顷刻间,洞里金光大作,梵音阵阵,铭文旋转飞舞。
老僧面目逐渐模糊,背后佛光愈发耀眼。
疑似天上景象,看的二人头皮发麻。
李桃歌轻佻笑道:“杀人时,也要背上降妖除魔的名声,佛门果然都是道貌岸然之辈,不杀不足以解心头之恨!”
单掌横出,轻轻划过,洞中立刻变为冰窟,将满目佛光遮蔽。
五指用力一握!
冰墙飞速聚拢,朝老僧挤压而去。
佛光大盛。
冰墙顷刻间消弭为水。
李桃歌眼带笑意,两指一勾。
一枚巨大冰柱从老僧座下蒲团生出。
可才掀起一尺,竟然全部碎成冰屑。
老僧缓缓落地,金光消失不见,“施主的术法,似乎与别人不同,弹指间能催动水灵结冰,速度之快,平生罕见,纵然上四境的太白士,也无法做到如此举重若轻。”
李桃歌说道:“杀不了人的术法,那都是雕虫小技,与江湖杂耍别无二致。”
老僧嘴角朝耳后咧去,皱纹生花,“传闻青州侯有菩萨心肠,见不得众生疾苦,今日幸会,与传言大相径庭。”
李桃歌意味深长道:“有的人念了一辈子佛,却从未对弱者施以援手,有的人行了一辈子善,却从未对神佛供奉过香火,大师觉得,谁才是佛门信徒?”
对方是上四境高人的师父,又有开辟一方天地神通,对他的来历心知肚明,似乎也不足为奇。
老僧白眉舒展,只答了一个字,“妙。”
李桃歌一挥衣袖,洒脱道:“行了,你们这些佛门高僧,最擅长避世苟活,本侯见过不止一次。既然知道我的来历,那就不用自报家门,坦诚些,谈一笔买卖。”
老僧说道:“出家人忌贪,老衲平生没做过买卖。”
李桃歌一脸坏笑道:“佛门有五毒,贪,嗔,痴,慢,疑,大师对我已犯了疑毒,何不再贪一次?”
老僧平静道:“侯爷请讲。”
李桃歌说道:“方外村的百姓,是你们佛门信徒,三十年,已有两代人出生,祖辈虔诚,可子女未必信,他们会甘心躲在这片方寸之地,平庸无趣一辈子吗?不如走出去,搏功名,立志向,在史书留下一笔,轰轰烈烈朝夕,胜过庸碌百年。”
老僧问道:“这是买,还是卖?”
李桃歌指着脚下说道:“所有百姓,全部迁至琅琊城,这块地方,归我。”
老僧停顿片刻,笃定道:“这笔买卖不错,成交。”
咦?
这么快?
不是要讨价还价一番吗?这么快就答应,难道其中有诈?
李桃歌狐疑道:“大师有何心愿未了,譬如在城中盖寺庙,为佛相镀金身,答应如此痛快,本侯反而有些难为情。”
老僧缓缓摇头,“当时恰逢灭佛之乱,村中百姓不得不遁世逃避,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早已厌倦,思乡心切,十有八九生出归巢之意,他们的心已经走出去了,强求不得,一切全凭侯爷布施,给村中百姓谋一条生路即可。进村之法,只有老衲和止水知道,可让他传授与你,去吧。”
逐客令一下,又传来轻重缓急一致的木鱼声。
李桃歌满头雾水走出石洞,老吴和千里凤急忙问道:“侯爷,没事吧?”
李桃歌凝立不动,分析起得失利弊。
城中迁移千余名百姓,不过举手之劳,可这一方天地,闻所未闻,绝对是佛门至宝,还有那宋止水,二十多岁的上四境,有妖孽之资,这么轻易交给自己,岂不是捡了天大便宜?
李桃歌朝宋止水问道:“你师父是出家人,从来不打诳语吧?”
肤若凝脂的宋止水坦荡道:“当然不会,胡乱诳语,会被人瞧不起,还会入拔舌地狱。”
李桃歌又问道:“那他说把方外村和你都送给了我,听没听到?”
“我又不聋,当然听到了。”
宋止水理所当然道:“一会儿我就让村民收拾行囊,去往琅琊城,至今没出过山呢,不知外面是何景色。”
李桃歌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眉头蹙到一块,“施舍给出家人,不足为奇,可被出家人施舍,倒是破天荒头一遭。对了,没问及你师父法号呢,上四境的高手,想必在当年的江湖,也是如雷贯耳吧?”
宋止水轻声道:“家师法号一禅,俗家姓名李秋汐。”
李桃歌哦了一声,“巧了,还是本家呢。”
旁边老吴脸色剧变,拉了拉他的袖口,惶恐不安道:“少主,秋字辈老祖。”
李桃歌晕头转向道:“啥秋字辈老祖?”
老吴急切解释道:“白字辈之上,是季字辈,再往上,是禄字辈,再往上,才是秋字辈。传说李家有名秋字辈老祖,早早遁入空门,不再与家中往来,没想到仍在世间。”
老祖?!!!
李静水是首代珠玑阁统领,赐姓李,并非李氏血脉,而这名白发白须的老僧,才是正儿八经的李氏一脉祖先。
一想到入洞后的猖狂嘴脸,以及对佛门的不屑言辞,李桃歌脸色煞白,转身跪在洞口,颤声道:“后世子孙李桃歌,拜见高祖!”
片刻之后,洞内传来空灵声音,“这里只有老僧一禅,并无李家秋汐,小施主着相了。将你引来,确实存有私心,见一面后世子孙,再给百姓和止水谋一条生路,正如小施主所言,又犯了佛门五毒。”
“李家有后,老衲心安,祭祖时,千万别提及老衲俗家名讳,我怕祖宗气的吞不下那口香火。”
李桃歌终于明白,为何佛门重宝说送就送,千余百姓说迁就迁,上四境的宋止水说给就给。
根须同源,一脉相传。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自九天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