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
此时,千阙已经离开了边境,西夏后方的乱斗已经斗出了结果,
此时,那领头将领已经挟着李秉常,集结了四万大军逼近兴庆府了。
这四万大军听起来不多,但囊括了西夏最为精锐的党项骑兵,铁鹞子,
千阙这时候只要能够将这四万大军歼灭,那西夏境内的党项族就再也扑腾不起来了。
思忖既定,千阙即刻从边境收编的二十万西夏降卒中,调走了五万大军,
且命令肖荣继续驻守在边境与宋军对峙,他倒是不担心肖荣会反水,肖荣的家眷可都在兴庆府呢,
而千阙则亲自率军驰援兴庆府,去应战那逼近兴庆府的四万大军的务必一战将其歼灭。
另一边,英国公此时也已经接收到了那一万八千名不愿意留在西夏的骑兵,
不过,他仍旧没有离开边境,班师回朝,他还需要等待朝廷方面的回复,
而作为英国公监军的雷静,在英国公回营之后,听完了英国公的描述,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知道宁远侯向来大胆,却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大胆,
幸好,当初给宁远侯通行证的时候,做足了后手,根本查不到他的身上,不然,他雷静这颗脑袋怕是都要保不住了。
与此同时,汴梁皇城,福宁殿内。
赵祯正端坐于御案之后,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略显憔悴的面容。
突然,他的右眼皮跳了几下,随后,赵祯连忙放下手中毛笔,轻轻地揉了揉右眼,
自从“荣妃”意外跌落枯井“身亡”后,赵祯便深陷悲痛之中,
原本赵祯还想要见一见“荣妃”的遗容,但听仵作说,“荣妃”跌落枯井时,是脸朝下,已经摔地看不出原本模样了,
赵祯这才打消了见“荣妃”遗容的想法,还是不见的好,还是让“荣妃”的美貌永远留在他的心里吧。
而为了排遣心绪,赵祯也索性搬到了福宁殿居住,这一待便是半个多月。
当初骤然听闻荣妃死讯,赵祯第一反应便是怀疑皇后。
荣妃生前深得他的宠爱,与皇后之间素有嫌隙,他实在难以相信素来康健的荣妃会无端失足落井。
可任凭他暗中派遣心腹反复彻查,所有证据都指向“意外”,
枯井年久疏于保养,井边青苔湿滑,荣妃当日散心时不慎靠近,失足坠落。
没有人为推搡的痕迹,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一场不幸的意外,但赵祯心中的疑虑始终未曾消散。
也正因如此,这段时间他与皇后的关系愈发冷淡,宫中气氛也变得压抑起来。
这段时日,赵祯对年仅三岁多的太子赵鼎愈发疼爱。
老来得子,本就视若珍宝,如今荣妃已逝,赵鼎便成了他对荣妃唯一的念想。
他生怕这唯一的儿子再出什么意外,故而即便在福宁殿批阅奏章,也始终将赵鼎带在身边。
小赵鼎倒是格外乖巧,从不哭闹,常常安静地坐在一旁的小榻上,
或是摆弄着手中的玩具,或是看着父皇批阅奏章,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清澈明亮,与荣妃荣婉清极为相似。
赵祯时常凝视着儿子,心中满是慰藉。只是偶尔也会闪过一丝疑惑,这孩子长得一点儿也不像自己这个父皇,
但转念一想,民间常有“儿子肖母”之说,便也未曾深想。
也幸好赵祯平时见千阙见得不多,不然,他就能够知道赵鼎到底长得像不像“父皇”了。
就在这时,殿门被轻轻推开,张茂则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他目光瞥见御案旁小榻上熟睡的小赵鼎,为了不吵醒小太子,他的脚步放得愈发轻柔,
走到赵祯身边后,缓缓弯下身子,凑近赵祯耳边,轻声说道,
“官家,英国公从边境送来八百里加急,说是有要事呈报。”
说罢,张茂则从宽大的袖口处取出一封密封完好的书信,信封上印着英国公的私印,正是英国公亲笔所写的那封信。
赵祯接过这封信,将信打开后,随着目光下移,赵祯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来,
眉头越皱越紧,眼中的震惊、愤怒与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
半刻钟后,待他将信看完后,他的脸色此时已经难看到了极点,他举起右手狠狠地拍在御桌上,
“放肆!简直放肆至极!”
赵祯怒不可遏,声音陡然拔高,
“这个顾廷烨,家中世受皇恩,居然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御案旁的小榻上,熟睡的小赵鼎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喝惊醒,吓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哭声清脆而响亮,打破了殿内的死寂。赵祯此时怒火中烧,已经顾不上安抚宝贝儿子,
挥了挥手,对着闻声赶来的宫女吩咐道,
“快,把太子抱下去,好生哄着。”
待宫女们将赵鼎抱下去后,赵祯看向一旁的张茂则,将腰间的玉佩扔给了他,吩咐道,
“茂则,持此玉佩即刻前往皇城司,调集人手,将宁远侯府给我团团围住!
仔细搜查,我倒要看看,顾廷烨的家眷是不是真如信中所写那般,早已逃之夭夭!若有遇到反抗,格杀勿论!”
虽然赵祯是以仁德治天下,但遇到千阙这种叛国自立的狠人,他要是还是以仁德对待,那他的脑子真就瓦特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影视:肆意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