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高地的风裹挟着冷雨,拍打在古老城堡的石墙上。李雯站在城堡顶层的了望塔,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用红墨水标注着一个模糊的坐标,位于北大西洋的一座无名礁岛。这是从伊莎贝拉的加密硬盘里破解出的最后信息,标注着“暗河”的终极藏身处——“方舟”。
“气象部门说未来三天有风暴,”林栋走进来,将一杯热威士忌递给她,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很快滑落,“礁岛周围的海域有暗礁,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靠近,我们的行动时间只有六小时。”
李雯将羊皮纸铺在潮湿的石桌上,坐标旁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一艘船的剪影,船帆却扭曲成dNA双螺旋的形状。“‘方舟’不是基地,是基因库的备份,”她指着符号下方的小字,“伊莎贝拉的日志里提到,‘暗河’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终将自我毁灭,所以提前保存了地球所有物种的基因样本,等待‘新世界’的到来。”
雨势渐大,城堡的壁炉里火光跳跃,映照着墙上悬挂的古老地图。李雯的目光落在北大西洋的区域,那里密密麻麻标注着沉船的位置,像散落的墓碑。“礁岛的地质结构不稳定,”林栋指着地图上的红线,“风暴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我们必须在风暴来临前完成任务。”
行动组乘坐的渔船在海浪中颠簸,船灯的光柱穿透雨幕,勉强照亮前方的海域。了望员突然喊道:“看到了!礁岛在那里!”
黑暗中,一座黑色的礁岛像巨兽的脊背露出海面,礁石间的缝隙里闪烁着微弱的灯光。李雯举起望远镜,看到礁岛中央有一座金属建筑,外形酷似一艘倒扣的船,与羊皮纸上的符号完全吻合。
“准备登陆,”她对着通讯器下令,“注意暗礁,用冲锋舟靠近西侧的天然洞穴。”
冲锋舟在怒涛中穿行,海浪不时拍打到船身,冰冷的海水溅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洞穴入口隐藏在巨大的礁石后面,涨潮时会被完全淹没,此刻退潮后的岩壁上,能看到人工开凿的阶梯,一直延伸到黑暗深处。
洞穴内部比想象中干燥,岩壁上安装着应急灯,发出惨白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腥气和臭氧的味道,脚下的金属地板随着海浪的节奏微微震动。“这里是冷战时期的导弹发射井,”林栋看着墙壁上的编号,“‘暗河’改造了它的结构,将基因库建在地下五十米处,利用海水作为天然屏障。”
通往地下的电梯运行缓慢,金属缆绳发出“咯吱”的声响,仿佛随时会断裂。李雯看着电梯壁上的反光,里面映出队员们紧绷的脸,每个人的手都按在武器上。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极寒的气息扑面而来。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仓库,一排排金属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液氮罐,每个罐子上都贴着标签,标注着物种名称和采集地点——从非洲草原的狮子到亚马逊雨林的兰花,甚至还有已经灭绝的猛犸象和渡渡鸟。
“这就是‘方舟’,”李雯走到仓库中央的控制台前,屏幕上显示着每个样本的活性数据,“他们收集了近百万个物种的基因,试图在灾难后重建生态系统。”
控制台旁的玻璃柜里,放着一个黑色的金属盒,上面刻着“暗河创始人”的名字。李雯打开盒子,里面没有文件,只有一绺灰白的头发和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穿着军装的老人,站在一座集中营的铁丝网前,眼神里充满了痛苦。
“创始人是二战幸存者,”林栋看着盒子里的纸条,上面用德文写着,“我见过人类最黑暗的一面,也知道我们终将重蹈覆辙。‘方舟’不是希望,是忏悔。”
仓库深处突然传来金属摩擦的声音,一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影从液氮罐后面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引爆器。“你们不该来这里,”那人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眼神浑浊却异常坚定,“‘方舟’必须在人类毁灭自己前,保存最后的火种。”
“你是谁?”李雯举起枪。
“最后的守护者,”老人的声音嘶哑,“我是创始人的学生,守着这里已经三十年了。‘暗河’的其他人忘记了初心,把‘方舟’当成了筹码,但我不会让他们得逞。”
他按下引爆器的按钮,仓库的警报声突然响起,液氮罐的温度开始急剧上升,白色的雾气弥漫开来。“我不会让基因样本落入任何势力手中,”老人的脸上露出决绝的表情,“要么让它们自然沉睡,要么……和我一起埋葬在这里。”
李雯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警告信号,突然明白了老人的用意。她冲到控制台前,调出样本的备份程序:“‘方舟’的意义不是封存,是传承!我们可以将基因数据上传到全球所有的自然博物馆,让全人类共同守护,而不是让它成为某个人的私产!”
老人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动摇。林栋趁机上前,夺过他手里的引爆器:“您守护的不该是冰冷的样本,是让这些物种继续在地球上生存的希望。”
仓库的温度渐渐稳定下来,白色的雾气散去,露出一排排安静矗立的液氮罐。老人看着屏幕上正在上传的数据,突然老泪纵横:“创始人当年说,‘方舟’的钥匙应该交给尊重生命的人……看来,他是对的。”
离开礁岛时,风暴已经来临,渔船在海浪中艰难前行。李雯站在甲板上,看着那座渐渐消失在雨幕中的礁岛,心里一片平静。“方舟”的基因数据将在二十四小时后向全球公开,成为人类共同的遗产。
林栋走到她身边,递过一件雨衣:“总部传来消息,‘暗河’的所有分支都已被清除,这场战斗……真的结束了。”
李雯接过雨衣,雨水打在脸上,却感觉不到寒冷。她想起父亲笔记的最后一页,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幅手绘的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的方向,充满了生机。
或许,真正的“方舟”从来不是冰冷的基因库,而是人类心中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只要这份热爱还在,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希望的种子总能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渔船冲破风暴,朝着黎明的方向驶去。东方的海平面上,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在海面上洒下金色的光带,温暖而明亮。李雯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朝着光的方向走,就永远不会迷失。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无声订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