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基因数据向全球公开的那天,李雯坐在“灯塔”总部的露台上,看着楼下车水马龙。春风拂过,带着玉兰花的香气,远处的广场上,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林栋拿着一份报告走过来,脚步轻快了许多:“联合国已经成立了全球基因保护联盟,用‘方舟’的数据建立了濒危物种基因库,李文先生当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李雯接过报告,封面的logo是一个由dNA双螺旋和橄榄枝组成的图案,简洁而温暖。她翻到附录,看到父亲的名字被列在“荣誉顾问”一栏,旁边附着他年轻时的照片,笑容温和,眼神明亮。
“伊莎贝拉在法庭上提交了所有‘暗河’的实验记录,”林栋的声音带着释然,“那些被当作实验体的人,终于能拿到赔偿,开始新的生活。她说,这是她唯一能为李文先生做的事。”
露台上的风铃轻轻作响,李雯想起在瑞士古堡的实验室里,那枚氧化发黑的向日葵胸针。或许每个人都曾在黑暗中徘徊,但只要心里还有一丝对光明的向往,终会找到回头的路。
“技术组在整理‘方舟’的备份数据时,发现了这个,”林栋递给她一个小小的U盘,“是创始人留下的视频,说要交给‘最终守护光明的人’。”
李雯将U盘插入平板电脑,屏幕上出现了那位二战幸存者的脸,岁月在他脸上刻满了沟壑,眼神却异常清澈。“我建立‘暗河’,是因为见过人性的恶,”老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口音,“但我知道,人性里也有光。如果有一天,你们能看到这个视频,说明光战胜了暗。请记住,守护生命的不是基因库,是每个尊重生命的人。”
视频结束后,屏幕上弹出一个加密文件夹,密码提示是“初心”。李雯输入父亲笔记扉页上的那句话——“科学的意义,是让世界变得更好”,文件夹应声打开,里面是一份全球非法基因实验的举报渠道,以及“灯塔”早期成员的名单,第一个名字,就是李文。
“原来父亲当年就是‘灯塔’的创始人之一,”李雯的眼眶有些发热,“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什么。”
林栋看着她,轻声说:“他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你做的每一件事里。”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李雯走到办公室的书架前,将父亲的笔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从南美雨林带回来的螺旋符号拓片,从北极冰原找到的淡蓝色晶体碎片,还有那枚向日葵胸针。
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物件,像一颗颗散落的星辰,串联起一段跨越时空的守护之路。她知道,“暗河”的阴影虽然散去,但守护的责任永远不会结束。科技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带来希望,也可能滋生新的黑暗,而他们能做的,就是成为那道平衡的标尺,守住科学的初心。
下班时,李雯路过“默语”书店,陈默正在门口摆放新书,阳光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看到李雯,他笑着挥了挥手:“新到了一批关于基因伦理的书,等你来挑。”
李雯走进书店,木质书架上弥漫着旧书的香气。她拿起一本封面是向日葵的诗集,翻开第一页,看到陈默用钢笔写的一行字:“所有的黑暗,终会被阳光驱散。”
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地,像雪一样洁白。李雯望着街上的行人,他们或许不知道曾经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不知道有人在黑暗中默默守护,但这正是守护的意义——让平凡的生活得以继续,让阳光能毫无阻碍地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她将诗集放回书架,转身走出书店。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红色,远处的风筝在晚霞中摇曳,像一颗自由的星。李雯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春天的味道,清新而明亮。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心里没有丝毫犹豫。因为她知道,只要心里的那束光还在,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阳光之下,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生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无声订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