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王家坞堡。
议事厅内,那张巨大的地图依旧挂在墙上。
但与上次不同,这一次,地图上多了一个清晰的红圈。
马六甲。
王澈的手指,就点在那个红圈上。
他的面前,站着两个人。
王衡,风尘仆仆,刚从东瀛赶回。
王麦,皮肤晒得黝黑,身上还带着一股海风的咸味。他刚从南海归来,带回了让整个家族都为之震惊的消息。
“大哥,澈儿,情况就是这样。”王麦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充满了兴奋,“来信说,我们打退了三佛齐,控制了海峡。现在,王开和王铁正按照我们的计划,在那边收过路费。”
王衡的眉头微微皱起。“我听说了,百税一。这个法子,会不会太急了?”
“不急。”王麦立刻反驳,“大哥,你没去过那里,不知道那帮南洋土着有多野蛮。我们不立威,不把规矩定死,他们只会觉得我们软弱可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已经有十几艘商船按规矩交了钱。那些小商人,交的钱比以前少,高兴还来不及。那些大商人,虽然心里不爽,但也不敢不交。我们的炮台,可不是摆设。”
“澈儿,你怎么看?”王衡看向主位的王澈。
王澈没有立刻回答。
他看着地图,手指从马六甲,缓缓划过那片广袤的南洋,最终停在了一个更西边的位置。
天竺。
“麦弟。”王澈开口了,“你觉得,马六甲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咽喉。”王麦不假思索,“是东西方贸易的咽喉。控制了那里,我们就等于控制了半个世界的财富。”
“不够。”王澈摇了摇头。
王麦愣住了。
“一个收费地方,赚的只是过路费。”王澈的声音很平静,“哪怕我们把税收到百税十,那也只是一个收费点。”
“我的意思是……”王麦有些急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王澈打断他,“但我们的眼光,要放得更远。”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
“马六甲,不能只是一个收费点。它必须成为我们的第二个镇北港,第二个扬州。”
王衡和王麦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第二个扬州?
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心里很清楚。
那不仅仅是一个港口,一个据点。
那意味着要建城,要移民,要设立官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属于王家的体系。
“这……这太疯狂了。”王衡喃喃道,“三佛齐不会答应,周围那些国家也不会答应。我们等于是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凭空造出一座城来。”
“他们答不答应,不重要。”王澈转过身,“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做到。”
他看向王麦:“那边有多少人?”
“王开带去三百,加上我留下的五百,还有船上的水手,加起来不到一千人。”王麦回答。
“不够。”王澈断然道,“一千人,守住炮台可以。但要建城,远远不够。”
“那您的意思是?”
“加人,加物资。”王澈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要把马六甲,打造成我们在南洋的一颗钉子。一颗谁也拔不掉的钉子。”
王衡深吸一口气。“澈儿,我明白你的想法。但是,我们的人手和船只,都非常紧张。东瀛那边,矿山和港口都需要人手。蒸汽船队,留在马六甲有九艘,剩下的其他船只都在跑东瀛到扬州的航线,运送物资,根本抽不出来。”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王家的摊子铺得太大了。
东瀛、镇北港、扬州本部,每一处都是吞金巨兽,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物资去维持。
现在要开辟第四个战场,压力可想而知。
“必须要抽调出来,没有蒸汽船,就用木船。”王澈说。
“木船?”王衡愣住,“从扬州到马六甲,路途遥远,风浪险恶。木船的速度慢,风险也大。万一在路上遇到风暴……”
“所以要多派几艘。”王澈的思路很清晰,“派十艘,不,二十艘!就算沉了一半,也还有十艘能到。”
“至于人……”王澈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赵匡胤不是帮我们把人才都送回来了吗?”
王衡和王麦瞬间明白了。
那二十二名高中进士的王家子弟!
“他们已经在扬州各县历练了快一年了。”王澈缓缓说道,“谁是庸才,谁是干才,基本都看清楚了。”
“这次,就从他们里面,挑十个最出色的。”
“告诉他们,扬州的县令、主簿,只是牛刀小试。真正的广阔天地来了。”
“谁愿意去,家族记大功。到了马六甲,就是一方主官。建城的功劳,开埠的功劳,以后都是他们的。”
王衡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招高明!
这些王家子弟,个个心高气傲。在扬州当个七品县令,他们嘴上不说,心里未必服气。
现在给他们一个去海外当“封疆大吏”的机会,他们还不抢破头?
“除了他们,还要派工匠。”王澈继续部署,“科学院的匠师,船厂的船匠,泥瓦工,铁匠,木匠……各行各业,都要派人过去。”
“还有大夫、账房、甚至是会种地的老农。”
“我们不是去抢劫,我们是去建设。要把马六甲,建成一个繁华的城市。”
王麦听得热血沸腾。
“我明白了!”王麦重重点头,“我亲自带队回去!”
“不,你留下。”王澈摇了摇头。
“为什么?”王麦不解。
“你负责另一件事。”王澈指着地图上的东瀛,“衡叔要坐镇扬州,统筹全局。东瀛那边,需要一个信得过,又有魄力的人去接手。”
“你去东瀛,继续给家族挖矿,造船,练兵。马六甲那边需要的物资和兵员,以后要从东瀛直接调拨,这样更快。”
王澈的布局,一环扣一环。
扬州为大本营,负责出人才,出战略。
东瀛为后勤基地,负责出兵,出物资。
马六甲为前沿堡垒,负责开拓,负责赚钱。
三者互为犄角,形成一个稳固的铁三角。
“那……马六甲那边谁去负责?”王麦问。
“就让王开先顶着。”王澈说,“他虽然勇猛不足,但胜在稳重。等第一批人和物资到了,稳住局面,我再派一个真正的主心骨过去。”
“至于这次带队的……”王澈沉吟片刻。
“让王昭去。”
王昭。
就是当初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皇帝圣旨的那个年轻人。
他脑子活,有野心,在县令任上干得有声有色,把一个穷县的税收硬是翻了一番。
最重要的是,他足够大胆。
“好!”王衡和王麦齐声应道。
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整个王家坞堡,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命令一层层传达下去。
科学院开始挑选最优秀的匠师,并且连夜赶制更详细的城市规划图纸和防御工事图。
船厂那边,二十艘大型福船被紧急征调。这些船本是用来跑近海贸易的,现在全部被改装,加固了船身,增加了储物空间。
人事堂则开始对那二十二名王家子弟进行最后的考核。
消息一传开,那些年轻人全都激动了。
去马六甲!
建一座属于王家自己的城!
这是何等的功业!
一时间,无数人主动请缨。
王昭更是直接找到了王澈,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
十天后。
扬州码头。
二十艘巨大的福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
船上,已经装满了各种物资。
成袋的水泥,捆扎好的钢筋,分门别类的工具箱,还有一箱箱封装好的粮食种子和药材。
码头上,站着黑压压的人群。
三百名精挑细选的护卫,他们是第二批援军。
五百名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是建设的主力。
还有十名穿着崭新官服的王家子弟。
王昭站在最前面,身姿挺拔。
王澈亲自来为他们送行。
他没有说什么鼓舞人心的话,只是拍了拍王昭的肩膀。
王昭动了动嘴唇,没有说话,转身登上了旗舰。
“开船!”
随着一声令下,二十艘福船依次解开缆绳,升起风帆,缓缓驶出港口,汇入茫茫大江,朝着那未知的南方驶去。
王衡站在王澈身边,看着远去的船队,忽然开口。
“澈儿,赵匡胤要是知道,他费尽心机送回来的王家子弟,被我们派去海外开疆拓土,不知会作何感想。”
王澈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不会知道的。”
“他这辈子,都只会盯着他那把龙椅和他脚下那片土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