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剻那“分寸”的警告,如同冰冷的镣铐,锁住了林凡向外延伸的手脚,却也像一盆刺骨的冷水,浇醒了他。他意识到,在这个危机四伏、等级森严的环境里,个人的能力和智慧终究有限,如同无根浮萍,经不起任何风浪。石臼等人的构陷虽未得逞,却赤裸裸地展示了孤立无援的脆弱。
他需要根须,需要枝干,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依凭的力量。他需要班底。
不再是那些因一时感激或利益而聚散的普通流民,而是经过筛选、培养,能够理解他的理念、执行他的指令、并在关键时刻能够相互扶持的核心骨干。
目标明确,但执行必须极其谨慎,如同在暗夜中点燃微弱的火种,既要让它持续燃烧,又不能过早暴露光芒,引来扑杀。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了箭坊内部。这里是他唯一被“合法”允许经营的地盘,也是最早受到他理念影响的地方。
阿木自然是首选。这个年轻工匠从一开始就对他充满崇拜,心思灵敏,学习能力强,在之前的危机中更是勇敢地站出来为他作证,忠诚度经过考验。但他性子稍显跳脱,不够沉稳。
另一个是叫石头的少年。他原本是流民中沉默寡言的一个,被分到箭坊做最累的搬运工。林凡注意到他做事极其专注,有一股不吭声却能把事情做到底的韧劲,而且手很巧,模仿能力极强。在林凡推行流水线时,他是最快适应并严格执行标准的几人之一。他就像一块璞玉,需要雕琢。
林凡没有立刻做什么。他先是更仔细地观察了几天,确认了这两个年轻人的心性和潜力。然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不再是泛泛地指导所有人,而是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原理性的讲解。
当阿木对某个刮削角度提出疑问时,林凡不会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反问他:“你觉得…为什么…这个角度…更好?试试…别的角度…会怎样?”引导他去思考背后的力学原理和材料特性。
当石头默默地将散落的工具归位时,林凡会走过去,不是表扬,而是指着摆放整齐的工具问:“这样放…有什么好?”引导他理解“减少寻找时间”和“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他开始在他们面前,偶尔使用一些更“超前”的词汇和概念,如“效率”、“标准化”、“流程”,并用最浅显的例子解释,观察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兴趣。
“你看,我们做箭…像河水流动。一个接一个…不能停…不能堵。哪里堵了…哪里就慢。整个…就慢了。”他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简单的流程图。
阿木眼睛发亮,一点就通。石头则皱着眉头,努力思考,然后用力点头。
林凡还会在分发食物时,看似无意地多分给他们一点点,或者将自己省下的一块肉干塞给他们。这种微不足道的“好处”,在饥饿的营地中,却是维系忠诚的强大纽带。
时机成熟后,林凡开始进行更隐秘的“授课”。他利用极其短暂的休息间隙,或者收工后夜幕降临前的片刻,将他们叫到僻静角落。
内容不再是具体的技艺,而是更深层的“道理”。
他讲解“杠杆”的原理,不仅用于桔槔,更引申到如何用最小的力气撬动重物,如何“借力打力”。
他讲解“标准化”为什么能减少错误、提升整体质量,甚至暗示这在未来制造更复杂东西时的重要性。
他甚至开始教他们辨认一些特殊的符号——是他那套记录系统的简化版,用于快速记录数量和发现的问题。
“这些…记在心里。不要…让别人知道。”林凡神色严肃地告诫,“懂了这些…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能比别人…想得深,做得快,做得稳。”
阿木和石头似懂非懂,但他们能感受到林凡传授的东西与众不同,蕴含着某种强大的力量。他们像干渴的海绵,拼命吸收着这些知识,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彩和对林凡的绝对信服
林凡非常小心。他从不一次性灌输太多,总是点到即止,并且将一切隐藏在正常的劳作和交流之下。他从不聚集三人以上,也从不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避免任何规律性。
除了阿木和石头,林凡也开始留意其他可能的人选。那个在取水点为他说话的老者,虽然年迈,但德高望重;那个叫“宓”的少女,眼神中的聪慧和坚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其身份敏感,暂时只能观察。
培养班底的过程缓慢而隐秘,如同在厚厚的冰层下点燃微弱的火种,小心翼翼地添加着薪柴,等待着它慢慢积聚热量,终有一天能破冰而出。
林凡知道,这绝非一日之功。他培养的不仅仅是助手,更是未来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最初的火种。他们现在能做的有限,但他们的成长,就是他扎根于此地的开始。
夜幕下,看着阿木和石头揣着新学的“道理”、眼中带着光离开的背影,林凡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领主的“分寸”划定了他的牢笼,但他正在这牢笼之内,悄然培育着打破牢笼的力量。
尽管前路依旧黑暗,但手中已然握住了几根虽然纤细却坚韧的薪柴。
假以时日,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而他,将继续扮演那个在暗夜中默默播火的匠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